2015年以来,市审计局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7个、资源环境审计项目8个,审计专项资金42.56亿元,延伸审计单位192个,提出审计建议69条,促进增收节支5565.5万元、盘活闲置资金4.96亿元,推动完善内控机制60项。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本报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按照省审计厅统一部署,2019年6月24日,市审计局在漳州市长泰县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点会。
审计组深入当地矿山现场,查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情况。
厦门市审计机关获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起,我市党政领导干部在离任接受审计时,除了经济责任审计,还多了一项内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当年6月,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厦门市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依照《方案》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后所在区域内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多了还是少了,生态环境质量好了还是坏了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重大决策情况等,都要被审计部门拿到“放大镜”下,一一核查。审计结果将被装入被审计者的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又被称为“绿色审计”,2018年起在全国推开。这项审计正是此次获评“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的厦门市审计局农业农村与资源环境审计处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我市审计机关服务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从开展九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厦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资金审计,到深入水资源等单个资源领域展开调查;从对一个区开展资源环保审计,到在省审计厅授权下两次异地实施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从在思明区试点到全面铺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厦门市审计局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绿色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了审计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监督和服务保障作用。
制度保障
确保生态审计落地生根
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审计,自2015年试点开始,经过两年的探索,2018年进入全面推开阶段。这一创新的审计改革,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中央部署由审计署牵头负责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绿色审计”到底审计什么?这是领导干部应当了解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市审计局局长陈添友说,按中央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即“山水林田湖草”,具体到厦门的实际,重点审计土地、森林、海洋、水资源、矿产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开发,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会危及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说,要对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纠偏,推动地方政府更重视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就要先改变考核标准,将生态账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建立一套精准规范的生态审计制度。
作为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我市将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放在了尤其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城建设。市审计局也积极融入厦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15年就在全省率先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2016年末,厦门又把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作为36项重点任务之一,写入《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
2017年起,市审计局又将“绿色审计”与绩效考核、效能督查相挂钩:将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局绩效考核的一项重点内容,确保了相关项目的审计进度和审计质量。
2018年6月,《厦门市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方案(试行)》经厦门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并正式印发,成为厦门市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利开展审计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生根。
循序渐进
有序开展“绿色审计”试点
2015年以来,厦门市审计局先行先试,主动作为,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审计调查,有序推进“绿色审计”试点工作。
结合省市的环保专项资金安排,厦门市审计局分别开展了九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九大流域”污染整治等专项资金的审计或调查,有力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资金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围绕厦门市主体功能区定位,市审计局对海域资源资产、水资源环境治理等开展单项自然资源资产调查,促进我市及时修订完善制度,推动出台了《厦门市防止海域新增养殖回潮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厦门市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制度。
针对我市各区自然资源资产禀赋和生态环保工作重点,市审计局开展对特定区域多项自然资源资产的审计调查。近两年,审计机关对同安区、湖里区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调查,促进我市在砂场、矿山、林地、水资源保护方面加大监管和整治力度,促进同安区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试点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试行)》等5项规章制度,及时关停陆域违法砂场洗砂作业,清退全部海域砂场。在多个部门形成的合力下,我市水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提升。
根据福建省统一部署,省市同步实施,2017年,市审计局以思明区为试点,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促进该区进一步完善了《思明区2017年各街道、区直部门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十三五”期间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长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如成立了东坪山执法中队,对东山、东坪山水库周边的历史违建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对22家石材加工、工艺品制作小作坊进行处理,实现了有效监管。
2018年和2019年,根据审计署和福建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厦门市审计局打破地域界限,对南安市、长泰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牵头组织6个镇街和区直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并对原市海洋与渔业局、原市国土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水利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构建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
较真碰硬
为“金山银山”保驾护航
已经出让长达13年的地块,至今还是基坑;有的地块,批了多年,还是烂尾楼,停工多年无进展……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2017年下半年以来,市审计局及时聚焦全市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土地批后监管情况审计、用地资源盘活审计调研等,并从完善机制体制的层面上提出了审计建议,先后报送《盘活土房资源创新招商方式,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等5篇审计专报,得到了厦门市主要领导批示。
“绿色审计”的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运用。针对审计反映的部分地块供而未用、部分企业低效用地等问题,我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存量土地清理盘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存量土地清理盘活专项行动,由市审计局、市资源规划局与市工信局共同牵头,开展了近十年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合同履约情况督导审计,推动相关部门对未履约地块的处置工作,促进了我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集约高效利用。
在“绿色审计”的触动下,我市相关部门也迅速行动,分析原因提出具体措施。比如,市资源规划局对原出让的环东海域片区2018TG01地块进行清理,收回闲置土地,维护了用地管理的严肃性,避免土地浪费和形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2019年12月31日,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规定》,为提升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只有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到位,较真碰硬,“绿色审计”才能真正当好“金山银山”的护航者,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白云常驻。试点“绿色审计”以来,我市审计机关已促进相关部门出台或修改如《厦门经济特区园林绿化条例》《厦门市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30余项。目前,我市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已经形成“厦门经验”,并获审计署领导的批示和点赞。
群策群力
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开展,促进了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从当前审计情况看,我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能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群策群力。
“‘绿色审计’是新事物,我们也是边干边学。”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这类审计涉及面广,对审计人员政策性、专业性要求很高,需在实践中培养一批人才。近年来,市审计局领导带头积极参加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业务培训,并邀请上级审计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上门为审计人员授课,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开展理论研讨和实务交流,拓宽审计视野与审计思路。
面对“绿色审计”这一庞大工程,审计部门还借助“外脑”,采用“开门搞审计”的方式,主动邀请海洋、环保、测绘、水资源、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专家参与方案编制、数据整理分析、现场检查、问题定性、原因分析等审计过程,拓宽审计视野与审计思路,提高审计质量。目前,厦门已构建起由近60名自然资源和环保领域专家组成的“绿色审计专家库”。
“绿色审计”面对的是土地、森林、水、大气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广、面积大,利用传统手段难以有效实施。为此,市审计局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模式,采集和整合国土、林业、矿产、水、规划、环保、建设等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搭建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在各种地理信息及财务等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上下力气。通过对不同年度、不同部门、不同类型数据的交叉对比分析,核实各种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发现审计疑点和问题线索,再分散进行实地核查,在提高“绿色审计”数据综合利用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同步
厦门市审计机关
获全国先进
集体荣誉称号
近日,2020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厦门市审计局农业农村与资源环境审计处荣获“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称号。据悉,这是全国审计系统五年一届评选的最高荣誉。
厦门市审计局农业农村与资源环境审计处主要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4年来,该处共完成审计项目27个,其中三分之一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和表彰项目,处室相继有3人次获得省级、市级表彰,1人荣立国家公务员三等功。2017年该处承担的1个审计项目荣获全国地方优秀审计项目。
近年来,审计机关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推动党中央政令畅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旨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激励广大审计人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据了解,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此次共表彰了80个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45名先进工作者,其中,福建省审计系统2个单位受到表彰。
市审计局局长陈添友表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厦门市审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扎实勤勉工作,为推动我市勇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做出新贡献。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 泥
通讯员 蔡志群
本版图/市审计局 提供